1、案例对应章节
第9章 第2节 授粉与受精生理
2、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生殖过程中花粉发育、传粉受精以及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了解植物杂交育种的科学研究方法,如雄性不育利用、人工授粉及分子育种技术。
(3)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敬畏与热爱,学习李振声院士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粮食安全不懈奋斗的精神。
3、案例主要内容
(1)案例背景
为了加深学生对植物繁殖生理的理解,讲述李振声院士杂交小麦研究的历程和精神。
(2)教学过程
1)花粉是植物繁衍后代的“生命种子”,在传粉受精过程中至关重要。讲解小麦的开花与传粉机制,分析自然授粉和人工杂交的不同之处。介绍小麦杂交育种中如何利用雄性不育技术控制花粉的产生,以提高杂交优势。
2)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极低,长期以来无法像水稻、玉米那样利用杂种优势。李振声院士带领团队攻克雄性不育难题,建立起稳定的杂交小麦制种体系。在实验初期,由于技术受限,研究团队面临巨大困难。为了筛选优质的不育系材料,李振声院士团队进行了上万次杂交实验,在田间辛勤劳作,不断优化育种方法。李院士的研究使小麦单产提高了15%-20%,并推动杂交小麦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推广,解决了粮食增产的重大问题。
(3)案例启示
科学研究贵在坚持:成功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科研需要耐心和毅力。
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植物生殖生理的深入研究,不仅是理论突破,更能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变化。
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并重:科学家的努力不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