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李桂林副教授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3)上发表了题为“Never underestimate honeybees: their exceptionally diverse adaptive strategies”的论文。我院李桂林副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曲阜师范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单位。

注:图为蜜蜂环境适应性策略的整合框架
蜜蜂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传粉枢纽,其生存状态对环境变动展现出极高的指示性。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生存压力,该物种进化出了一系列精妙的适应性策略。揭示其生存机制,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也为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支撑。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单一学科视角,对驱动其环境适应的内在“多维协同机制”尚缺乏系统性阐释。

注:图为蜜蜂种内交流的化学信号和行为信号
该研究首次构建了一个整合脑功能、信息交流、劳动分工与感觉系统的蜜蜂多维适应性整体框架,重点解析了蜜蜂大脑的结构、发育、功能、调控因子及其对农药的响应机制,并系统梳理了蜜蜂信息交流、劳动分工与感觉系统的分类、功能及关键调控因素。劳动分工机制使个体在群体中承担不同角色,从而实现群体效能与生存的最优化。蜂群能够依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任务分配,这种弹性分工受基因表达、肠道微生物及外部刺激等多因素综合调控。全面解析该协同网络的结构与分子机制,对保障蜂群健康、推动抗逆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该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are.2025.10.057)。
(撰稿:李桂林 初审:李玉建 复审:王庆贵 终审:李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