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课程思政资源1

发布时间:2025-09-26文章来源:

伍献文院士(1900-1985):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中国鱼类分类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鲤科鱼类志》巨著的主要撰写者。


陈宜瑜院士(1944-)

Ø 对鲤科和平鳍鳅科鱼类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

Ø 通过对裂腹鱼类的起源和演化的分析,探讨了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证明青藏高原在第三纪晚期以后曾经历过3次急剧上升和相对稳定的交替阶段,并推测了3次隆升的幅度;

Ø 提出了可用于解释云贵高原某些湖泊区系起源的同域成种的进化模式,及边域快速成种的实例。

曹文宣院士(1934-

  通过对高原特有的裂腹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高原环境变化适应性关系的研究,创新性地从裂腹鱼类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的角度,论证了青藏高原的地质发展历史。

桂建芳院士(1956-

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和相关生物技术研究。系统研究多倍体银鲫的遗传基础和生殖机制,首次揭示银鲫独特的单性和有性双重生殖方式;原创银鲫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有重大应用价值的银鲫养殖新品种;开拓出一条X和Y染色体连锁标记辅助的全雄鱼培育技术路线。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赵连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