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邮箱:ligang@scsio.ac.cn

李刚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一问到底丨最近海水中出现的“爆爆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专家详解
李刚,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站长。200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09年6月获汕头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入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工作期间,受对方资助先后两次在加拿大Mount Allison大学开展博士后(2011.8-2012.7)、高级访问学者(2014.2-2015.10)合作研究。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变化(缺氧、UV、CO2与富营养化)相关的藻类生理生态学、海洋生态修复、及海洋藻类资源利用技术。近5年来,先后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军科委创新特区项目、国家基金项目等11项,合同总经费10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参编专注3部,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担任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副主编、Sustainability编委,海洋湖沼学会微生物海洋学学会理事、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2023年12月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副站长(主持工作),大亚湾站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CERN)重点站(1993年),科技部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2005年)、生态环境部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2024年),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亚热带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撑平台(https://dyb.cern.ac.cn/)。
研究方向为海洋藻类生理生态效应,主要学术贡献包括:①建立阿拉伯海低氧区夜光藻替代硅藻且暴发性生长的新模式;②提出低氧通过降低浮游植物蛋白、脂肪酸含量,影响海洋食物网的新观点;③发现并证实了硅藻在全球范围内广布且为优势种的新证据;④揭示CO2升高促进膜状海藻光合作用但抑制生长的机理。研究成果也多次受到主流媒体关注和报导,如中央电视台(CCTV-13)”一问到底”栏目、南方日报等。

大亚湾站公
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