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勇攀科研高峰,俯身甘作育人阶梯
——生命科学学院曹博同志事迹材料
曹博,男,汉族,1984年3月生,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作以来,他立足表观遗传调控的科学研究,在不懈攻关中取得了突出成果;坚守教书育人一线,在辛勤付出中成就了满园桃李,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着他对党组织的忠诚和担当。
聚焦学术前沿,争当科研攀登者
曹博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Peter Dedon教授实验室、新加坡-麻省理工联合研发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曲阜师范大学作为独立PI主持课题组。十年来一直围绕表观遗传调控这一生命科学前沿热点,聚焦开发DNA/RNA表观修饰的组学研究新技术,并应用于解决领域内的关键科学难题。
他是一位科研狂人,醉心于科研事业,勤奋而专注,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都会泡在实验室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曹博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陆续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PNAS,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他开发的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获得授权国际PCT专利、美国专利、欧洲专利、中国专利共计8项,其中两项正与美国NEB公司联合商业化,并作为第一负责人荣获教育部“第十三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性创业大赛”优胜奖(2018)。他先后在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2013,2016)、美国冷泉港非编码RNA年会(2016)、中国微生物学会年会(2019)、全国RNA学术讨论会(2021)等国内外学会会议上作墙报展示或口头报告。受邀前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做多场学术报告,并展开多项科研合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NIH RO1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作为审稿人为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Microbiology, RNA Biology等国际期刊审稿十余篇。
牢记服务宗旨,愿作科研摆渡人
曹博无疑是全院令人瞩目的科研担当,但是党员的身份和职责时时提醒他,这还远远不够。他看到了学院许多青年科研工作者单打独斗的焦虑艰难,了解到学院组建科研团队遇到的工作瓶颈,于是向学院领导主动请缨,在全院发起创办了“青年学者论坛”活动。活动明确了“交流学术、探索前沿,激励创新”的理念,就是要把大家召集起来,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讨论,让青年学者们有了一个可以碰撞思想、融汇吸收、合作创新的优质平台。虽然他的科研工作非常繁忙,可是每1-2周一期的“青年学者论坛”他几乎从不缺席。他亲自上阵,担当召集人和主持人,积极拓宽大家的学术视野,分享自身的经验资源,推动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活动开办一年来,已经举办了近20场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对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推动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激励了学院青年学者坚定决心、积极科研,努力为学院、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感受到这一切的曹博,内心很满足,面对别人的夸赞,他总是摇头:“我没做什么大不了的事,大家都好才最好。”
倾心三尺讲台,甘为育人指路灯
作为一名教师,曹博在建功科研事业的同时,不忘立德树人的使命与为人师者的初心,始终在讲台上全情投入,在传道授业中为青春学子引路、燃灯。
曹博非常注重科研对教学的反哺,积极将自身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把前沿理论、高端技术融入教学内容,激发了青年学子科研创新的梦想,有力促进了一流人才的培养。2020年,尽管自身的教学任务已经很重,他还是主动申请与其他多位科研一线教师联合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导论》课程,以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前沿方向和科学进展为线索设立专题,概论每个领域的前沿科技及其科学、社会价值,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前沿,理解生命科学全貌,认知生命科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内在动力。课程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强烈反响。有的人会纳闷,于他而言,何必多做这些?有的人会怀疑,这些改变能有多少收效?而在曹博看来,倾囊相授、诲人不倦原就是为人师者的本分,他只是在做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曹博正以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高尚的师德师风和担当奉献的精神品质,发挥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着全院师生不懈奋斗、团结进取、再攀高峰!